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
转自:北京商报
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举牌动作频频,节奏显著加快。7月2日,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,2025年开年以来,险资举牌次数已达18次,这一数字不仅远超2023年全年,也已接近2024年全年20次的举牌总量。偏向红利股的银行股成为举牌的一大对象,也有保险公司将目光投向公共事业、能源领域的上市公司。
整体而言,年内险企举牌动向呈现“节奏加快、聚焦产业协同”的特点。那么,举牌动作背后释放哪些信号?下半年又将呈现怎样的趋势?
举牌次数接近去年全年
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,是指保险公司(或其关联方、一致行动人)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、大宗交易等方式,持续买入某家上市公司的股票,累计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5%,从而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。
7月3日,利安人寿公告称,该公司触发了对江南水务的举牌。该公司表示,参与本次举牌交易前,公司持有江苏江南水务股票4589.54万股,占其总股本比例为4.91%。7月1日,公司买入江南水务股票110万股,共计持有江南水务股票4699.54万股,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.03%。
值得一提的是,江南水务另一大股东长城人寿也在不断买入。回顾来看,2024年,该公司已对江南水务举牌。
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,相比往年,今年险资举牌节奏明显更快。去年全年,险资合计举牌20次,而今年以来已有18次。
今年1月,平安人寿举牌邮储银行H股和招商银行H股,开启了年内举牌号角。后续,阳光人寿举牌中国儒意;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;长城人寿先后举牌中国水务、大唐新能源、秦港股份;此外,中国人寿、瑞众人寿、中邮人寿、阳光人寿亦有举牌动作……
梳理发现,今年以来的险资举牌动作主要集中在H股,并且银行股收获更多加持目光,成为险资增持的绝对核心。其中,对于举牌次数较多的平安人寿而言,该公司举牌对象均是香港上市的银行股。对于H股及银行股更受保险资金青睐的原因,海南纵帆私募基金经理王兆江表示,H股较A股折价显著,银行股股息率则普遍高于5%,可提供稳定现金流,匹配险资负债端成本。在盈利稳定性方面,银行股(尤其是国有大行)盈利稳健、波动小,符合险资风险偏好。在流动性方面,银行股市值大、交易活跃,便于大资金进出。此外,国内鼓励金融板块估值修复,H股受海外流动性预期改善驱动,双重利好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险资举牌正延伸至产业协同领域。据了解,举牌杭州银行,除了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的要求,新华人寿也表示有助于促进银保业务协同。
3月18日,中国人寿公告称,公司认购电投产融增发股份并举牌电投产融。这是自2023年1月举牌万达信息后,该公司时隔两年再次举牌上市公司。这一举动,被业内视为保险业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重大布局。从该公司的表态来看,作为中长期资金的代表,除服务资本市场发展外,中国人寿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周期长、稳定性高等优势,紧贴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要,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。
热潮将延续
自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》发布以来,险资入市通道持续拓宽。
今年1月,六部门联合发文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,要求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。
监管“松绑”或成为激发险资配置热情的关键因素,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一季度保险资金运用情况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达34.9万亿元,同比增长16.7%,较年初增长5%。
“在低利率环境下,保险资金需要通过增配权益资产提升长期收益,举牌表明险资对权益市场长期价值的认可。”对于今年以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动向,王兆江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,在“资产荒”压力的大背景下,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下行,权益资产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选择。险资频频举牌背后,亦离不开政策的驱动,监管层近年来放宽险资权益投资比例限制,鼓励长期资金入市,举牌是政策导向下的主动行为。从被举牌标的来看,普遍具备低估值、高股息特征,符合险资“收益稳健、风险可控”的投资逻辑。
王兆江也分析表示,不仅如此,部分举牌可能涉及业务协同,如险企与银行在渠道、客户资源上的互补。
整体而言,在低利率叠加“资产荒”背景下,拓宽保险投资渠道成为稳定中长期投资收益水平的重要手段,业内持续看好长久期债券和高分红股票的配置机会。并且,下半年险资举牌动力仍强。
业内人士表示,聚焦于举牌趋势,配置方向或趋于多元化,即除银行股外,险资可能向弱周期板块、高分红龙头领域拓展。比如,公用事业、环保、交运等行业现金流稳定、受经济周期影响小,符合险资抗风险需求。在王兆江看来,后续保险资金在权益市场的投资,或将持续加仓高股息资产,银行、公用事业、能源等板块仍是配置重点,但可能从大型银行向部分优质城商行、农商行扩散。此外,也将关注港股战略性机会,H股估值优势及互联互通机制便利性下,险资或进一步增配港股,尤其是金融、科技龙头。
王兆江进一步表示,头部险企更倾向举牌优质标的以战略持股,中小险企可能通过二级市场分散投资。除传统高股息板块外,新能源、消费等长期成长性行业也可能进入险资视野,但占比可能较低。需要关注的是,若资本市场改革深化,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有望稳步提升。
“未来险企将进一步增持具有高分红、高资本增值潜力、高ROE属性上市企业,匹配保险行业资产端长期、稳定的需求。”国信证券研究员孔祥曾表示,保险公司通过举牌上市公司能够实现一定的会计利润平滑,降低权益工具投资的投资收益波动;但举牌也要求险企具有战略性产业眼光,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视角相结合。
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
责任编辑:张文
天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