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既需投身科普,更需专业引领。近日,“体重管好 健康更好”健康体重管理年专题行动科普能力提升培训会在广州落幕。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、学者,他们围绕体重管理与健康科普展开深入探讨,致力于提升医务人员的科普能力,打造体重管理健康教育的坚实人才队伍,将科学的健康理念传递到每一个家庭。
夯实科普根基,构建专业人才队伍
医务人员作为健康科普的核心力量,在体重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。壮大体重管理专家队伍、提升科普团队整体素质,是推动体重管理工作多维度发展的重要保障。
据悉,本次活动整合了医学、营养学、公共健康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等资源,通过系统整合与创新实践,为医务人员提升科普能力提供了全面支持。
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专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《进行健康体重管理科普的重要意义》的报告,指出科普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,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,消除健康隐患。这要求科普工作者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健康知识,让科学理念深入人心。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王剑莉表示:“体重健康问题看似微小,却关系着重大民生。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,我们首先要凭借专业素养筑牢科普基础,其次要用创新思维开拓科普新形式,最后要以服务意识深入开展科普实践。健康科普并非某一方或某一群人的单打独斗,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。”
展开剩余66%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教授强调:“科普工作是医务人员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拓展,是连接专业医学知识与公众认知的桥梁。”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从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角度,对本次培训给予高度评价:“传统观念中‘胖是福气’的思想根深蒂固,要改变这一观念,需要政府重视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引导。”
理论+案例,启发科普思路
据悉,培训围绕“知识体系、内容创作、品牌建设、媒介与舆情防控、短视频平台规则”五个核心维度,邀请权威专家授课。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案例分享相结合的方式,启发科普思路,切实提升了医务工作者的科普传播能力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袁明霞教授分享道:“体重管理是当前健康领域的重点工作。我国成年人肥胖率超过50%且持续上升,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科普工作要以科学指南为依据,结合‘医、食、动、行’多方面进行干预,针对不同人群和场景,设计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,激发公众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,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目标。”
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伍振鹏教授在《以医疗机构为阵地向生活场景延伸的健康科普》的分享中,强调了医疗机构在科普中的核心优势:“依托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,通过‘1 + 3 + N’模式,整合主诊医生、营养师、个案管理师、健康咨询师以及多学科团队,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分层管理。科普工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,消除患者对手术的误解和恐惧,还能借助抖音、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,将专业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,助力公众健康管理。”
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高凌教授结合临床经验指出,科普的意义在于通过多学科协作和长期随访,引导公众改变生活方式,预防体重反弹,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。
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胸外科主任乔贵宾结合自身打造个人IP的经验,他呼吁,“健康科普要贴近生活、语言通俗,用生动的故事传递医学知识。以肺结节为例,我把判断结节良恶性比喻成‘找对象’,从大小、形态、家族史、发展前景四个方面进行讲解,让老百姓一听就明白。科普要融入临床工作,关注患者常见问题,用真实案例和温暖的故事传递科学知识,增强医患信任,使健康管理理念深入人心。”
据悉,为了让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,本次培训特别增设了实战演练环节。由抖音医疗健康团队的专业导师进行指导,通过脚本优化、模拟拍摄等实践训练,帮助医务人员迅速掌握新媒体传播技巧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、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,这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创新亮点。
培训结束后,医务人员将参与为期3个月的实战演练,通过全程科普实践,进一步巩固所学技能。同时,活动鼓励优秀科普成果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合作,挖掘和培养一批有潜力的科普人才,更好地为公众传播健康知识。
文、图 | 记者 张华
发布于:广东省天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